关于第二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序号10)整改完成情况的公示
一、反馈问题
交通结构中“公”“油”比例仍然偏高。2022年,武汉市公路货运量占全市货运量73.1%,高于全省69.2%的平均水平,机动车尾气排放仍占污染物总量较大比例;新能源车渗透率还不高,保有量仅占全市机动车总量的5%左右。
二、整改目标
推动多式联运提速,提升铁路、水运服务能力,加强机动车尾气排放路检联合执法,提升新能源车比例。
三、整改措施
(一)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市发改委、市交通运输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市生态环境局及各区提高铁路运输能力,加快铁路专用线建设,优化铁路运输组织模式,提高铁路货运服务水平。
(二)市交通运输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市财政局、市公安局、市商务局、市生态环境局及各区推进水运基础设施完善,加快疏港铁路、公路建设,发展江海直达和江海联运,推动大宗货物集疏港运输向铁路和水路转移。实施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
(三)市公安局、市生态环境局等部门加强全市机动车尾气排放路检联合执法,依法查处不达标车辆上路行驶。
(四)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局落实支持本地居民、企业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一揽子政策,提高新能源汽车渗透率。
四、整改完成情况
整改工作已完成。
(一)建成黄陂区军粮供应站铁路专用线、武汉经发粮食物流铁路专用线。制定铁路现代物流体系实施总方案,加快武汉铁路物流中心建设。组织开行80千米/小时和120千米/小时两种“天天班”货物班列,进一步完善武汉直达广州、成都、大连、乌鲁木齐等重点城市的放射状铁路货运快速通道。中欧班列(武汉)连续两年开行突破千列,已辐射欧亚大陆40个国家、120个城市。
(二)推进水运基础设施完善,印发实施《武汉市推动长江中游航运中心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加快建设标准化航道、现代化集装箱港区、专业化港区设施和水路配套项目。累计争取中央奖补资金13.67亿元,重点支持水运等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疏港铁路、公路建设,武黄铁路(武汉新港江北铁路)全线开通,金控粮食物流、港口集团、中远海运等3个国家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落地,2024年完成集装箱铁水联运量23.16万标箱,同比增长45%,总量连续两年位居全国内河港口首位。
大力发展江海直达和江海联运。稳定运营并加密至日本、韩国等近洋直达航线,2024年运输集装箱5.52万标箱,同比增长43.68%。2025年新开通“印尼拉博塔港—武汉阳逻港”直航航线,近洋直航航线可达日本、韩国、俄罗斯、越南、印尼等5国;花山港区实现武汉至日本国际航线首航,汉南港区开通汽车出口江海联运航线,联合四川打造“长江班列+汉亚直航”国际多式联运通道。
推动大宗货物集疏港运输向铁路和水路转移,开行铁水联运“一单制”专列,全程运输时间缩短5天以上;新开行“中吉乌”公铁多式联运国际班列,大幅提高运输效率。
实施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截至2025年6月,建成5个干支衔接型货运枢纽、8个公共配送中心,全市末端共同配送网点2887个;培育26家绿色货运配送示范企业。
(三)生态环境、公安交管部门建立联合监管机制,围绕柴油货车重点行驶区域、高速公路出入口等路段常态化开展机动车尾气排放路检联合执法,2024年路检柴油车7163辆次,查处超标车辆486起。
(四)发放2000万元市级新能源汽车消费券,覆盖多价位新能源车市场。2024年,以旧换新补贴新能源汽车7.4万辆,拉动新能源乘用车销量22.1万辆。截至2025年6月,全市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至57.6%。
现将该整改任务的整改完成情况予以公示。
公示期:2025年8月14日—2025年8月27日(10个工作日)
联系电话:027-68820032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