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车“微笑使者”|管婷:以善意暖夕阳,用热忱荐江城
44岁的管婷,是武汉大通出租车公司一名出租车驾驶员,是“敬老车队”的一员,还是“年度文明服务优秀驾驶员”。作为土生土长的武汉姑娘,她脸上总挂着爽朗的笑容,方向盘握了15年,心里装着对老年乘客的牵挂、对家乡的热爱。
以家人为念、以温情为怀、以乡音为引,
她在小小的车厢里,
为武汉的城市文明注入了流动的温度。

以家为念,敬老为心:把对亲人的牵挂化作优质服务
“婆婆,您先莫慌,我来搭把手。”11月12日上午,车停在汉口惠济路一家医院门口,管婷扭头对后排的乘客说道。这位老年乘客刚从唐家墩菜场买完菜,准备到惠济路做身体理疗。
说完,管婷迅速下车,先是帮婆婆把买菜的推车拿下来,又扶着老人慢慢移向车门,直到老人稳稳站定,她才放心开车离开。
这是管婷对待老年乘客的日常。
管婷的敬老之心,源于家中两位老人的日常。90多岁的奶奶和70多岁的妈妈出门时,总遇到热心人搭把手,这份温暖让她暗下决心:“别人关照我的家人,我也要把这份善意传递给更多老人。”她主动加入公司“敬老车队”,“主动帮扶老年乘客”成了她刻在骨子里的习惯。
家住青山的管婷,每天早晨出车时,最容易遇上早起买菜、看病的老人招手拦车。她从不在乎早高峰多跑几单,只要遇上老年乘客,总会特意把车开慢开稳。
“武汉大多数医院的出入口我都清楚,知道停在哪里最方便老人家去看病。”管婷说。方向盘在她手中,不仅是谋生的工具,更是传递善意的载体。
温情免单,双向暖心:75岁以上的“专属福利”
“75岁以上的爹爹婆婆,只要是独自乘车,我都免费送!”这是管婷加入“敬老车队”时许下的承诺。
凭借多年服务经验,她从老人的精神状态、谈吐举止中,大致能判断出年龄。
去年冬天,管婷在地铁站口接到一位提着水果篮的李婆婆,要去女儿家串门。路上闲聊时,李婆婆说自己“快八十了,身子骨还硬朗”,管婷记在心里。到目的地后,李婆婆掏出钱包准备付钱,管婷连忙摆手:“婆婆,您75岁以上,我这是敬老车,免单不要钱!”
李婆婆愣了一下,执意要把钱塞给她:“姑娘,你跑车风吹日晒的不容易,我怎么能白坐你的车?”管婷笑着把钱推回去:“这是我们敬老车队的规矩,也是我的一点心意。”推让间,李婆婆突然从水果篮里拿出一袋橙子,硬塞进管婷手里:“这是我自家种的,甜着呢,你拿着尝尝!”
看着老人真诚的眼神,管婷收下了橙子,心里暖烘烘的——这份“双向奔赴”的温情,让她更坚定了免单敬老的决心。原来,发自内心的善意,总会收获最真诚的回响,这份回响也成了她坚守初心的最好动力。
情系家乡,热忱荐汉:让老人游客读懂武汉温度
“我是武汉人,就想让来汉游客感受到我们武汉的好!”爽朗的管婷话语朴实。
2024年樱花季,市交通运输局收到一封通过市长热线转来的特殊表扬信,揭开了一段暖心故事。
去年3月中旬,来自浙江的魏女士与三位友人抵汉旅游。在黄鹤楼游览结束后,她们搭乘管婷的出租车前往武大赏樱。
在交谈中,管婷发现四位乘客均为75岁以上的高龄老人,便主动亮明“敬老车队”成员身份,不仅帮忙安置行李、规划最佳赏樱路线,还为四位老人免除全部车费。行车途中,她化身“城市向导”,生动讲解武汉的人文历史,让老人们的赏樱之旅更添精彩。
“原本只是普通打车,没想到收获了家人般的温暖。”魏女士在电话中感慨。这通跨越千里的表扬电话,最终转化为行业内的正能量典范——大通公司对管婷进行专项表彰,并将其事迹纳入优质服务案例库。
从搀扶银发到免单敬老,从山水推介到暖心惠客,这位穿梭三镇的的姐,用春风化雨般的微笑消融暮年出行的忐忑。她手中的方向盘,不仅连接着城市的地理坐标,更连接着人与人的情感坐标。她让武汉的热情好客,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可以被触摸、被感知的真实温度,在江城的大街小巷中静静流淌。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