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20250074号提案的答复

2025-09-12 14:50 市交通运输局
索 引 号 01089065X/2025-25386 发布日期 2025-09-12
发布机构 市交通运输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  号 武交议函〔2025〕120号
主 题 词 有 效 性 有效

关于高质量建设阳逻国际港、全力打造武汉长江中游航运 中心的建议


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是武汉落实长江经济带和支撑加快建设中部地区战略支点的重要承载,是引领内河经济发展的重要示范,是实现水路运输和其他运输方式融合发展、综合交通与产业统筹布局的重要体现,也是武汉加快优势转化、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感谢你们对武汉长江航运中心发展工作的关注,你们从提升港口设施运行效能、塑造武汉航运品牌效应、提高航运资源配置能力、增强现代航运服务能级等方面提出的建议,对我们高质量建设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我局高度重视此提案办理工作,加强与市委金融办、市商务局、长江新区管委会等单位沟通协商,积极推进落实相关工作。

一、关于加强建设先行、提升港口设施运行效能的建议

(一)完善港区建设。为贯彻落实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阳逻港规划建设工作要求,长江新区于2024年与湖北港口集团联动发展,成立了阳逻港临港片区发展工作专班,共同谋划了一批港区建设重点项目。2024年12月5日,总投资约53.2亿元的多式联运中转中心等项目启动建设,目前正加快推进建设,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提升阳逻港区集装箱堆存及拆拼箱服务能力。

(二)优化集疏运体系。一是优化客货交通组织。基于“客货分离”的原则,长江新区将以平江大道为主要疏港通道,西侧为疏港货运交通组织主要区域,东侧城市客运交通组织主要区域,形成“西货东客”交通格局。二是推进疏港道路建设。长江新区会同湖北港口集团共同谋划重点项目的基础上,聚焦连通东、西港区的关键道路(电厂北路),对照中央政策支持方向,积极为电厂北路项目争取到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资金4亿元,并于2024年年底启动建设。2025年,在已打通武湖作业区后方南北向的西港路的基础上,还将争取启动杏花路等疏港道路建设,形成南北疏港为主、东西联通为辅的疏港交通格局。

(三)补齐港口资质。支持阳逻港一期码头开展部分第9类危险货物集装箱与普通货物集装箱混堆业务,组织码头运营单位赴太仓港、芜湖港等地调研学习,于今年4月正式批复阳逻港一期码头集装箱混堆堆场容量112TEU,增加危险货物集装箱年作业能力超5000TEU。同时,支持阳逻港一期研究增加第4类危险货物集装箱作业资质,目前企业正开展安全评估等相关专题论证,同步推动武湖作业区绿色智慧多式联运码头一期工程前期工作,拟支持企业该码头建设阶段考虑新增3类、4类等危险货物集装箱堆场,目前该项目港口岸线已上报省交通运输厅。

二、关于加强运营支撑、塑造武汉航运品牌效应的建议

(一)拓展品牌航线。武汉港已开通各类集装箱航线30余条,其中近洋航线4条(武汉至日本、韩国、俄罗斯、越南),散杂货国际班轮航线1条(武汉至印尼拉博塔港),“轴辐式”通江达海的国际航运物流网络体系初步建立,省内80%以上的外贸货物经由武汉港运输。依托武汉港至日本、韩国的近洋直航品牌航线,为省内及长江中上游地区160多家企业提供了点对点直航运输服务,降低物流成本10%以上。武汉港水水中转比例由2010年建设初期的29%增至2024的41.6%,成为长江中上游地区重要的集装箱中转枢纽。

(二)培育市场主体全市A级物流企业达457家,位列全国城市首位,其中5A级企业22家,位居全国城市第四位。省供应链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实现“铁水公空邮”五网融合,武汉正逐步成为立足湖北、服务全国的供应链物流组织中心。

(三)创新运输模式。推动中欧班列(武汉)阳逻始发,2025年2月,阳逻港顺利增设为中欧班列(武汉)的第二始发站。推动中欧班列(武汉)与长江黄金水道对接,实现中欧班列(武汉)与近洋直航航线对接,相继开通了日本、韩国-武汉-欧洲、蒙古、乌兹别克斯等多条集装箱海铁联运国际中转新通道,初步形成以武汉为核心枢纽、横跨亚洲-欧洲,集直航、中转、过境贸易于一体的高效便捷国际物流大通道。推动金控长贸国际冷链物流园正式开仓试运营,打造中部地区最大的中高端冷链产品集散中心,支持企业研究开通上海至武汉冷链集装箱班列航线,打通长江冷链运输通道。

三、关于加强区域协同、提高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建议

(一)加强流域合作。陆续开通武汉至仙桃、荆门(钟祥)等汉江港口集装箱航线,形成高效的内河集装箱运输网络,有效促进省内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的均衡发展,推动长江经济带和汉江生态经济带深度融合。

(二)强化协同机制常态化运营的中三角省际集装箱公共班轮,实现湖北、湖南、江西主要港口间集装箱“次日达”;在此基础上,鄂湘赣“组合港”通关新模式全面落地,通过“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改革,真正实现“一港通三省”,区域港口协同效应显著增强,长江中游城市群港口的整体竞争力有效提升。

(三)加强交流对接。聚焦商贸供应链、智能物流、绿色能源等阳逻港临港片区重点产业发展方向,举办阳逻港临港片区产业招商推介会,强化港口航运产业链招商,发挥政企联动招商优势。今年以来,已组织20余家企业参加国际物流航线供需对接会活动,通过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加大进出口货源推介引荐力度,释放阳逻港航运影响力。与长航局深化合作,谋划在汉举办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系列论坛。

四、关于加强要素保障、增强现代航运服务能级的建议

(一)做强枢纽经济。一是做大做强供应链,围绕大宗商品贸易,搭建钢铁等线上供应链服务平台;开展进口肉类全球直采、展示展销及加工分切业务,构建冷链供应链;推动武汉-印尼近洋直航航线稳定运行,做大做强镍产品进口贸易供应链,推动循环经济产业发展。二是拓展航运关联产业,抢抓全国运河发展先机,开展船舶制造、船舶检测维修等业务。推动制造、港航和商贸一体化发展,繁荣航运关联产业。三是发挥对外开放平台功能,依托武汉新港空港综合保税区阳逻港园区,发挥阳逻港国家一类水运开放口岸及粮食、肉类、木材等指定监管场地作用,构建保税冷链、保税粮食加工等优势产业链,建设国际采购、加工、销售产业链。

(二)做好配套服务推动航运金融服务精细化,积极鼓励阳逻片区银行对物流企业强化信贷支持,畅通银行与物流行业的资金对接渠道。目前,长江新区区内银行共对68家物流企业授信,共发放贷款9.46亿元,加大对物流体系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推动武汉航运交易所改革,谋划依托武汉航运交易所打造现代航运服务集聚区,更好发挥集聚航运要素资源、发布航运动态信息、规范航运市场行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等四项功能和货运交易、船舶交易、航运人才、政务、商务和信息等六方面服务。

(三)做优政策引导。充分利用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政策窗口,武汉市累计获得中央补助资金13.672亿元,中远海运集装箱码头、金控粮食码头等一批港口项目享受政策红利。贯彻落实《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航运航线补贴办法》(武交规〔2023〕1号),积极争取省、市补助资金,2023年、2024年分别核定补助资金2.3亿元、3.0亿元,充分发挥补贴政策的导向性作用,提升武汉港集装箱枢纽港地位;同时,启动新一轮航运航线补贴办法研究,计划年内印发实施,进一步发挥政策资金杠杆作用。

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是国家赋予武汉市的光荣使命,是武汉市服务支点建设的重要依托,也是打造综合交通走廊、加快优势转换、打造开放高地、推动降本增效、引导产业布局的重要承载。今年以来,市委主要领导、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专题会议研究航运中心建设,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武汉市推动长江中游航运中心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着力构建航运网络内畅外联、航运设施绿色智能、港航要素高度集聚、航运服务功能齐全、航运市场繁荣规范、区域发展联动协同的航运发展“生态圈”,梳理明确了未来三年航运中心重点任务、重点项目,拟近期印发实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

 打印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