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20250719号提案的答复

2025-09-12 16:15 市交通运输局
索 引 号 01089065X/2025-25422 发布日期 2025-09-12
发布机构 市交通运输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  号 武交议函〔2025〕151号
主 题 词 有 效 性 有效

关于打造现代航运服务集聚区,助力武汉长江中游航运

中心建设的建议


一、关于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航运交易和信息服务的建议

(一)深化多方合作,推动航运企业集聚发展抢抓我市推动长江中游航运中心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机遇,以江汉区现代航运服务集聚区座谈会为契机,加快与长航集团全面深化合作;以武汉航运中心楼宇招商为重点,加强与船级社、武汉航运交易所的合作,逐步完善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引导长航集团、湖北港口集团等龙头企业带动航运上下游企业集聚。

(二)提升航交所服务能级,完善航运信息服务体系。推动武汉航运交易所高质量发展,聚焦船舶交易、货运交易、航运人才服务等领域,提升专业服务能级,集并发布航运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港航动态、市场行情等公共信息,提供船舶交易鉴证、海事纠纷调解等公益服务;扩大中国长江煤炭运输综合运价指数影响力,研发新指数产品,构建覆盖长江干支线主要货种的航运业务指数体系。

 二、关于注入金融活水,发展航运金融保险的建议

(一)创新推广绿色金融产品。鼓励金融机构创新船舶抵押贷款、租赁融资等信贷产品,拓宽投融资渠道,开展供应链金融、绿色金融业务,加强对航运产业链企业的中长期融资支持,提升融资服务水平。

(二)加大航运产业保险保障力度。支持保险机构推广绿色贷款保证保险、碳汇保险等产品,创新新能源船舶险、船舶建造险等,提升绿色保险保障能力。截至2025一季度末,全市88家保险机构绿色保险保单达7505件,保费收入3783.95万元,保障金额215.22亿元,赔付支出1351.42万元。

(三)推动绿色低碳基金支撑发展。支持设立“绿水新航基金”,鼓励支持航运企业发展。金融机构开展供应链金融、跨境电商综合金融服务,探索设立航运保险营运主体,创新铁水联运责任险等产品。

         三、关于链接法务资源,优化海事法律服务供给的建议

(一)推动法律服务资源集聚。江汉区现有律师、仲裁等法律服务机构132家,包括全国前三的武汉仲裁委员会(国际仲裁中心),从业人员4200余人,执业律师万人比37.22(远超全市平均8.11),85名律师入选涉外律师库。20254月,武汉长江国际商事调解中心在江汉区揭牌,标志着全省首家涉外商事调解机构正式运行,服务辐射华中及长江中游城市群。

(二)营造法务发展良好环境。市司法局出台《武汉市推动法律服务业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指导江汉区打造21个楼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开展法律服务进楼宇”“法商融合面对面活动,形成法务与商务互促格局。江汉区相关改革事项连续两年入选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名单,为法治化营商环境探索新路径。

(三)强化海事法务支撑。支持高校增设海事法律专业及课程,引进国际法律人才;推动武汉海事仲裁院制定内河海事仲裁标准合同;争取海事法院分院加强对武汉港的辐射,提升海事纠纷专业化受理水平。

四、关于汇聚智力要素,强化航运业人才支撑的建议

(一)加强航运相关专业院校建设武汉光谷科技职业技术学校、武汉榕霖职业技术学校开设船舶轮机、船舶驾驶等专业,在校生234人,毕业生可从事船舶驾驶、设备操作等工作。推动校企深度合作,共建水手工艺室、操舵模拟室等实训场地,配置GMDSS模拟器设备,创新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

(二)扩大技能人才供给规模。2024年完成船员培训7000人次,为中国远洋海运、招商局武汉轮船等企业输送人才5000余人,实现行业人员技能提升与就业保障。支持高校与企业联合办学,设立航运新兴产业学院,培养高端复合型人才鼓励国际船员培训机构、咨询机构集聚江汉区。

(三)提升人力资源服务效能。中国武汉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发挥国家级出口基地作用,助力企业出海。园区企业柚出海已布局香港、东南亚等地,服务全球42120余个项目;空间无限联合国际机构提供落地、用工等全链条服务。不断健全航运人才培育服务体系全市20余家船舶服务人力资源机构2024年劳务派遣超2000

五、关于推动协同创新,提升航运技术和基础服务能力的建议

(一)加快新能源船舶发展。近年来,我局积极运用省级老旧营运船舶报废更新政策,扎实推进客货运领域老旧船舶的报废更新工作。自2024年起,抢抓超长期特别国债政策机遇,精准引导长航货运、华中港航物流集团等企业加快淘汰老旧营运船舶,鼓励其投资新建新能源清洁能源船舶,有力推动了航运产业的绿色升级。

(二)优化船舶检验服务水平。依托中国船级社武汉分社、武汉市地方船检部门加强LNG动力船技术宣传与经验交流,配合制定绿色智能船舶检验标准;推行网上申报、远程检验,提前指导船厂与船东;加强验船师LNG专业培训,建立考核机制,提升检验质量。

(三)提升航运信息化服务能力。依托湖北供应链物流平台,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示范应用,提高航运及贸易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推动船舶经纪、船舶管理、客货运代理、助导航服务等业务的转型升级。

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是国家赋予武汉市的光荣使命,是武汉市服务支点建设的重要依托,也是打造综合交通走廊、加快优势转换、打造开放高地、推动降本增效、引导产业布局的重要承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

 打印   打印   关闭